東北網5月13日訊(錢璽勇 侯玉奇 記者遲亦達)5月12日,延壽縣加信鎮太和村水稻田裡一片忙碌的景象。當日,延壽縣有機水稻覆膜插秧新技術應用現場會在這裡舉行,一項項現代農業技術應用到水稻種植,農田裡上演『花式』插秧、智慧春耕,讓人耳目一新。

『花式』插秧,一臺『鐵牛』全搞定
普通插秧都是把稻苗直接插在田裡,『覆膜田』插秧要先給稻田蓋上一層『薄被』——鋪上一層薄薄的地膜,然後在膜上打孔,再把秧苗透過孔洞插在田裡。這一套復雜的『花式』插秧流程,一臺專用插秧機就能全部搞定。
當日,作為有機水稻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發明人、延壽縣信合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姚宏亮在田間地頭邊操作,邊向與會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農戶代表推介自主發明的覆膜水稻種植技術及配套機械。
『2012年,我牽頭發明了覆膜插秧一體機,裡面有5項發明專利。這幾年,經過反復改良,設備越來越牛!』姚宏亮介紹,目前,一臺『鐵牛』就可以一次性完成從整地覆膜,到打孔插秧全部流程。實現了覆膜插秧全程機械化,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功效,降低了生產成本。
黑土蓋『薄被』能自己『融化』
含有多項專利技術的『鐵牛』讓人眼界大開;黑土地上蓋的『薄被』也不簡單,它們自己就能『融化』,不給環護添麻煩。
姚宏亮告訴記者,合作社種植的『覆膜田』,采用的為全生物降解地膜,80天左右就開始逐步降解,3個月左右就將最終分解,產生的水、二氧化碳和腐殖質等分解物都將被植物吸收。
『有了這層「薄被」,每畝可節省人工除草成本,並將稻米生長期從原來的128天延長至147天。而且有機水稻畝產從350公斤提高到近500公斤。』姚宏亮給記者算了『兩筆賬』:全生物降解地膜不僅利於保肥保水、增溫增產,而且克服了地膜殘留造成的污染問題。種出了優質稻米的同時,保護『耕地大熊貓』黑土地,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雙贏』。
從『汗水農業』邁向『智慧農業』
『今年,合作社計劃種植有機覆膜田5000畝,綠色稻米訂單面積達1.2萬畝,稻米的品質越來越高,延壽「覆膜米」這一品牌越叫越響。』姚宏亮介紹,目前合作社建設起了省級物聯網高標准樣板示范基地,完善了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完成智慧氣象監測系統的搭建,實現了農業由『靠天吃飯』到『用天吃飯』的一個轉型。
依靠科技力量,不僅合作社出產的稻米身價更高,社員的腰包也更鼓了。『今年,種植新技術應用後,預計社員種植覆膜田收入和去年相比,每畝還能增加200元。』姚宏亮言語裡透著自豪。
姚宏亮和他帶領的合作社,是延壽縣從『汗水農業』邁向『智慧農業』的縮影。為了做好稻米文章,延壽縣以統籌謀劃稻米產業和品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興農,立足市場創品牌、整合資源強品牌、依托平臺靚品牌,做強『兩頭兩尾』,全力推動稻米產業發展。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志願者開展重陽節助老活動2021/10/15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未來已來,未來我來
- 弘揚光榮傳統 賡續紅色血脈
- 創變賦能——2021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
- 國家衛健委答疑告訴你 為啥要接種流感疫苗?
- 印度前總理辛格患登革熱 目前病情穩定
- 太久沒飛生疏了?美飛行員秘密報告大量操作失誤
- 臺風『圓規』致菲律賓死亡人數上昇至39人
- 伊拉克部分政黨對議會大選初步結果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