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圖集
搜 索
萬福廣火磨——見證冰城百年工業足跡
2021-08-18 08:58:0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萬福廣火磨原址。

  黑龍江日報8月18日訊 彌漫著老城、老街、老商市味道的道外『三馬』地區,一直是哈爾濱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在這裡,坐落著一座沈寂百年的老建築——萬福廣火磨。憑借著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歷史價值,今年7月,萬福廣火磨原址被哈爾濱市政府批准列為第五批歷史建築。

  『三馬』地區的百年制粉廠

  在道外區新馬路與中馬路交匯處,可以看到原萬福廣火磨高大的廠房,這座建於上世紀初的制粉廠,現為哈爾濱雙合盛裝飾材料批發市場辦公樓。

  站在新馬路路口向上望去,五層高的建築主體厚重沈穩,米黃色的牆面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斑駁,每層窗戶的周圍裝飾有俄羅斯傳統建築元素的造型,古朴雅致,盡顯當時流行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

  據《道外區志》記載,1916年,中俄合資在道外區中馬路開辦了布紮諾夫休般斯火磨,是同年開辦的5家面粉廠中的最大一家。1917年,布紮諾夫休般斯火磨易主給華人資本家徐鵬志、胡克鐸,改稱萬福廣火磨;徐鵬志後轉賣給東北官銀號,改稱東興火磨二廠;1932年,哈爾濱淪陷後,東興火磨二廠被日本人強行收買,改稱日滿火磨二廠,即日滿制粉株式會社的制粉廠。

  『這棟樓可是有年頭了,我們小時候叫日滿火磨二廠,在樓的外立面上,曾有磚刻「日滿火磨」四個大字。』今年81歲的劉仁青老人是附近的老住戶。據他回憶,解放後,此樓改為哈爾濱第五制粉廠,當時屬於哈爾濱制粉業大廠,其生產的面粉質量非常好。改革開放後更名為哈爾濱雙合盛面粉廠。

  老建築見證工業歷史

  史料顯示,歷史上,『三馬』地區曾被稱做『老八站』,也叫『橋頭村』。自1916年至1922年,天興福、萬福廣、義昌泰等制粉廠先後在此開設,成為哈爾濱制粉業的中心。同時元孚、恆順和、公來等十幾家油坊及糧廠也在此開辦。這一地區曾是哈埠早年糧油加工、倉儲基地,也是當時東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在『三馬地區』像萬福廣火磨一樣保留至今的老建築還有很多,他們見證著哈爾濱工業發展的足跡,而今,知道這些建築歷史價值的人已經很少。

  記者采訪時,原萬福廣火磨一樓一家經營五金建材的商家告訴記者,看到很多人來拍攝此樓,但並不知道這座樓有什麼歷史故事。目前,該樓一層門市經營著幾家建材商店,二層以上是雙合盛裝飾材料批發市場的辦公樓,但大多已經空置。采訪中,附近大多數居民並不知曉這座百年建築原是萬福廣火磨,只是從樓體外貌中隱約感覺到這座樓有『價值』。

  百年建築亟待整體保護與利用

  哈爾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名城保護處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三馬地區」保留著很多見證哈爾濱早期工業發展沿革的老建築,它們的建築風格既有古建築的特點,又有外來藝術文化的影響,這對研究城市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城市發展中,很多老建築都被遺忘或忽略,作為獨特的符號和記憶,它們應該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利用。采訪中,很多居民都表示,希望在今後的開發改造中,這個老建築能被較好修繕,並考慮到它自身的隱患,避免人為災害,將這個濃郁厚重的老符號、老回憶延續下去。

責任編輯:彭佳麗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