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香坊區
搜 索
哈爾濱光明村菜籃子叫響30年
2021-10-09 08:28:0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0月9日訊 一排排高標准蔬菜大棚在陽光映射下泛著白光;棚中,頂花帶刺的黃瓜、飽滿誘人的西紅柿……一株株、一串串透著旺盛的生命力。一旁正在打理的菜農楊德生顧不上擦掉手上的泥土,又被上門采摘蔬菜的市民叫去稱斤結賬,忙得不亦樂乎。

  光明村連片的蔬菜大棚。荊天旭 張春雷 攝

  這裡,就是遠近聞名的哈爾濱市香坊區幸福鎮光明村,一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在全國叫響了名號的『菜籃子』村、『中國油豆角之鄉』。『要說一天最熱鬧的時候得是早晚四五點鍾,大大小小菜商開著車來收菜,家家都很忙。』光明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凱指著連片的蔬菜大棚頗為自豪。

  時間回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1984年,土地分產到戶,政府下力氣拿出100多萬元在光明村建起了百畝蔬菜種植示范園區。大棚建起來了,農民卻因為不懂,無人響應。

  這麼好的發展機遇不能浪費!關鍵時刻,村乾部、黨員帶頭學習大棚種植技術,兩三年的工夫便摸索出了門道。1987年,老楊家蔬菜大棚收入達到了萬元,成為光明村第一家『萬元戶』。這下,鄉親們的熱情被徹底點燃,從『給棚不種』到『自己出錢建棚』,光明村蔬菜大棚開始形成規模。

  為什麼光明村的菜好?一是深井灌溉菜地,水質好;二是光明村有地理優勢,沒發生過內澇等自然災害;三是農民捨得投入,買好種子,能出好苗,蔬菜品質自然好……王凱一一細數。

  光明村的蔬菜抵制超標復合肥、高毒農藥等,提倡使用綠肥、沼氣肥等有機肥料,憑借無公害種植方式,上世紀九十年代,這裡便成了蔬菜批發集散地,除了本省的,北京、上海等地菜商也紛至沓來,更有俄羅斯的客商帶著西紅柿種子到光明村來種……

  目前,光明村有蔬菜大棚856棟、育苗溫室大棚68棟,年純收入達到1300萬元左右,主要種植龍紫花油豆角、西紅柿、菠菜、茼蒿等二十餘種蔬菜,其中的頭號招牌——西紅柿『光明一號』是光明村自主引進昇級的品種,其口感深受消費者喜愛。僅從去年至今,銷量達20餘萬斤,農民獲利超百萬元。

  近兩年,受疫情影響,蔬菜銷路成了難題。為此,光明村創新思路,利用『互聯網+』形式打造『微信蔬菜群』。與30多家大型蔬菜批發商、近百人個體商販線上交易,300餘戶菜農享受到了線上經營帶來的可喜經濟效益。截至今年8月,通過『手機菜市場』已銷售蔬菜百萬餘斤,收益300餘萬元。

  市民慕名而來親手采摘。

  蔬菜大棚規模化了,光明村人的腰包鼓了,但持續增收的腳步沒有停,他們又瞄上了多元化特色經營之路。地塊認領種植,打造『家庭小菜園』,可以一試!『夢姚開心小菜園』是其中一家,開闢出5個大棚,每個大棚分為12塊小菜園。市民每年支付2000餘元認領一塊菜園,可以自己播種、收獲,也可以全權委托農戶打理,根據季節直接收獲蔬菜。不受市場蔬菜價格影響,小菜園讓農戶嘗到了『旱澇保收』的甜頭。

  『有了小菜園,既能體驗農家從種到摘的樂趣,還能吃到純綠色蔬菜,一舉多得。』東北林業大學教師張純正在『自己的』菜園裡摘菜。像張純一樣,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在光明村的大棚體驗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責任編輯:彭佳麗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