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延壽縣
搜 索
『疾』風知勁草,『控』疫我先行! —延壽縣疾控人奮戰疫情防控一線側記
2021-12-15 11:51:37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5日訊(侯玉奇 錢璽勇 記者 鄭通)在延壽縣新冠疫情防控的主戰場上,穿梭往返著這樣一群疾控人,他們為了給人民群眾裝備上『武器和鎧甲』、建立起免疫屏障,勤懇而篤定地堅守著;他們在戰『疫』一線不同的崗位上發著光,默默地用不同的方式奉獻著;他們永葆一顆赤誠之心,不畏嚴寒也無畏艱難,直到勝利的那一天……

  相關數據平臺顯示:自首輪疫情至今,延壽縣疾控中心先後對密切接觸者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達1200餘人次、采集檢測各類核酸樣品超15萬人(件)次……

  有一種感動叫『苦口婆心』

  『你處發現一名密切接觸者,請立即開展流調管控!』 12月8日19時20分,延壽縣疾控中心傳染病控制科主任姜立冬在接到上級指令後,第一時間拿起手機緊張地核查一個又一個問題……

延壽縣疾控中心傳染病控制科主任姜立冬。

  『您好,這裡是疾控中心,請問您是……』『您是否去過商場、超市等人流密集區?』『您是否坐過公交車或出租車?』……自本輪疫情發生後,類似這樣的問題再次縈繞在姜立冬的腦海。

  作為疾控戰線的一名老兵,曾經歷過『非典』和『麻疹』兩次大事件的姜立冬深知,只有盡快追尋到疫情的源頭,纔能阻斷病毒的傳播渠道,遏制事態的發展。『日常電話流調,不僅要詳細記錄每一位流調對象的相關信息、行程軌跡,同時還要耐心解答電話另一邊傳來的各種問題,安撫疫情帶來的焦慮情緒。』姜立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

  為確保流調工作質量和效率,姜立冬帶領流調小組始終堅持執行首調負責制,即對第一次接手調查的對象,必須盡快追根溯源、一查到底。這項工作需要他經常出入各種有潛在感染者的場所,對確診患者在潛伏期內的活動軌跡進行詳細詢問調查,第一時間排查出在潛伏期內與其有過密切接觸的所有人員。

  面對流調工作人手少、時間緊、任務重,姜立冬和戰友們在堅持不漏一人、不放過一個細節的原則下開展工作。長時間超強度、高負荷、大壓力的工作,使得他身體嚴重透支。經常是忙得幾個小時想不起喝上一口水、顧不得上一次廁所,抽不出時間與家人通一次電話,甚至忘記吃飯、睡覺也是時有發生的事情。

  盡管如此,作為一名黨員,姜立冬依然保持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負重前行,甚至忘卻了自己曾是做過兩次大手術的患者……

  有一種逆行叫『步步登高』

  『張姨,你慢點!』『沒事的佳文,就當鍛煉身體了。』每次步行至居民家中采集核酸樣本時,在延壽縣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張月琴和戰友張佳文之間都會有這樣一段溫馨的對話。

58歲的張月琴。

  現年58歲的張月琴,在首輪疫情爆發時,就已經到達退休的年齡。從事疾控工作21年,一邊是對退休生活的向往,一邊是對服務多年的單位充滿不捨,但在疫情面前,她最終還是毅然選擇了堅守崗位。張月琴表示,疫情不退我不退!而這一乾,兩年的時間就在緊張的忙碌中過去了。

  本次任務中的采集對象,均為密切接觸者和重點人群,有八成是樓區居民,且沒有電梯,只能一層層爬樓。『在穿著防護服、攜帶采集物資的情況下,還要爬上一棟棟樓梯房,爬第一棟的時候還有力氣,第二棟就開始氣喘吁吁了。雖然夜裡氣溫不高,但是防護服裡都是汗。』張月琴介紹說,經過12小時的『超長待機』,她和戰友張佳文在一天內,就曾為10個樓區、村屯和一處建築工地的68名群眾,提供了上門核酸采樣服務。

  張月琴只是延壽縣疾控中心核酸采樣小組的一個縮影,在她的身上彰顯了『逆風而行、微光成炬』的疾控精神。在全體參與核酸采樣的戰友中,無論是剛入職一年的『新兵』,還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不論年齡、不分男女,他們都爭著搶著完成高耗能的『爬梯樓』任務。除了指令性的核酸采樣工作,張月琴和戰友們每周二還要深入到出租車公司、經開區企業等固定場所進行常規核酸采樣抽檢。

  在社區工作者的指引和公安民警的配合下,延壽縣疾控中心核酸采樣小組專業高效、配合默契。在本輪疫期間,共采集核酸樣品3335人、食品779份、環境315份,並快速完成檢測工作。

  有一種鈴聲叫『愛的奉獻』

  12月9日21時30分,剛剛梳理報送完當天疫情信息,准備在椅子上小憩一會兒的杜鳳嬌,就被輕微的手機微信提示音驚醒:『延壽境內新發現5名密切接觸者!』

延壽縣疾控中心應急辦主任的杜鳳嬌。

  疫情信息就是命令,作為延壽縣疾控中心應急辦主任的杜鳳嬌,隨即發出群公告:『請戰友們立刻到應急指揮中心集合!』同一時間內,她馬上整理裝備,待戰友們集結後,迅速分配任務,趕赴5名密切接觸者現住址開展流調工作。同時,組織後勤人員做好戰友們歸來後的洗消和醫療廢物的處理。回到辦公室後,杜鳳嬌又連夜將疫情處置相關資料進行梳理匯總上報,直到凌晨3點多纔回到家中……

  本輪疫情發生初期,杜鳳嬌立即對應急防疫物資進行了清查,她仔細計算每日消耗量,調動可利用資源,保證了中心檢驗監測工作、流行病學調查和消毒工作的正常開展……並隨時掌握疫情防控政策及管控措施,指導督促戰友們從流調、消殺、采樣、密接判定等方面提昇現場處置技能。

  『大家都和我一樣,衝在最前線,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14日晚18時許,這是記者見到杜鳳嬌時她說的第一句話。在不到1個小時的采訪中,時常被她不停的手機鈴聲和微信提示音打斷。在杜鳳嬌辦公桌上的一本工作日志中,文件印發、方案制定、數據推送、隊伍培訓、物資儲備、後勤保障……等等近20項內容,清清楚楚地一覽無遺。而在她的手機中,僅疫情防控專用微信群就達26個之多。

  更加讓人注意的是,杜鳳嬌的手機鈴聲設定的是歌曲《愛的奉獻》。『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只是為了提醒自己好好工作。』面對記者的疑問,她只是微微地一笑……

  『疾』風知勁草,『控』疫我先行。為了守護百姓健康,延壽疾控人未曾退下戎裝。『說實在的,現在廣大居民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整體意識都上來了,對我們疾控中心的44名黨員乾部來說,工作好開展多了。包括監測預警、疫苗接種、流行病學調查等等,整體疫情防控工作越來越有序、越來越順暢。』談起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時,延壽縣疾控中心負責人鮑金亮信心滿滿。

  在延壽,還有很多像姜立冬、張月琴、杜鳳嬌等一樣『疫』不容辭、奮勇前衝的防疫工作者,他們勇當群眾的『暖心人』,為人民群眾構築起了阻擊疫情的堅實屏障,也上演著一個又一個的感人故事。

責任編輯:鄭通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