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哈爾濱
搜 索
今日入中伏,熱浪來襲,高溫天如何防中暑?
2022-07-26 09:42:11 來源:東北網-極光新聞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今日(26日)我們進入中伏

  民間有句俗話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

  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

  屬『三伏天中伏最熱』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每年三伏天出現在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

  26日—28日

  黑龍江省將迎來熱浪

  全省處於高溫、高濕狀態

  27日—28日

  中東部最高氣溫可達32?34℃

  防暑、防曬、補水

  不可或缺

  隨著環境溫度、濕度逐漸走高,高溫中暑的風險也隨著迅速昇高。

  而老年人、嬰幼兒、兒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同時在高溫天氣裡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的體育運動,都有可能發生高溫中暑,甚至死亡。

  高溫中暑都有哪些癥狀?

  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去預防中暑?

  在發生中暑事件後應

  如何第一時間開展處置和急救?

  中暑的定義

  中暑是指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由於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臨床表現分型

  根據癥狀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三型。其中最需要引起注意的重度中暑,又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類型。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體溫正常或略有昇高。

  輕度中暑除上述癥狀外,體溫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重度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①熱痙攣屬於熱射病的早期表現,主要表現為肌肉疼痛或抽搐,這種疼痛較為劇烈。常發生於初次進入高溫環境工作,或工作量過大時,大量出汗且僅補水者。

  ②熱衰竭起病迅速,患者常出現頭暈、頭痛、嘔吐、痙攣、昏厥等癥狀,體溫昇高,但低於40℃。如不及時乾預治療,會快速發展成熱射病。

  ③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患者機體核心溫度迅速昇高,甚至高達40℃。熱射病以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異常表現,以及進行性多器官功能損害為主要特征,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等多器官系統損傷。如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死亡率極高。

  中暑的急救與處置

  當出現中暑癥狀時

  要及時采取急救措施

  急救『五招』對付中暑:

  一移:迅速脫離高溫環境,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使其平臥,同時墊高頭部,解開衣褲,以利於患者呼吸和散熱。

  二敷:頭部先用溫水敷,後改用冷水、冰水敷。

  三飲:飲用含鹽飲料,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同時補充部分無機鹽。

  四擦:當高溫、高濕、無風,身體散熱困難時,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膚發紅。

  五降:當中暑者體溫高達40℃以上,出現昏迷、抽搐等癥狀時,尤其是熱射病患者的救治,要遵循以下原則:快速、有效、持續降溫;迅速補液擴容,如果難以口服補充液體時,要靜脈補液;控制患者的躁動和抽搐,同時撥打120,盡快把病人送到醫院急診科就診。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

  ①不要給重度中暑的病人喝水。因為病人在大量出汗的時候,汗液會帶走很多鹽分,造成人體內部電解質的失衡,如果這時候再給他喝大量的水,就會進一步降低電解質的有效濃度,使病情加重;

  ②發生重度中暑,不要用藿香正氣水。因為藿香正氣水不是解暑特效藥,其中含有40%?50%的酒精,對於過敏及重度中暑病人來說,不僅不能緩解中暑癥狀,還會加重病情。

  預防措施

  ①盡量減少戶外活動

  ②科學安排工作時間

  ③注意補充水分

  ④選擇涼爽的穿著

  ⑤合理飲食,補充鹽

  ⑥掌握急救方法

  時值酷夏,烈日炎炎

  請大家多注意休息

  健康過夏

(龍江氣象 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趙研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