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一到,萬物一新,全省各地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備春耕。而在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帽兒山林場,他們的『備春耕』已經結束了——『今年我們一共生產了200萬袋黑木耳菌包,待到3月下旬,這些菌包將會被發往延壽、海林、綏陽等地,送到種植戶的手中。』生產負責人田成龍介紹。

東寧市道河鎮木耳采摘現場。本報資料片
不僅僅是黑木耳產業,我省農、林、牧、漁各項產業發展也正如火如荼,在龍江大地上奏響大食物觀『交響曲』。
近日,記者走進多個縣市,探訪各地如何落實中央一號文件,讓我省大糧倉更加豐富多元。

同江市的草莓采摘園。
小木耳變成『金疙瘩』
走進帽兒山林場的養菌室,入目是排列整齊的黑木耳菌包,在發往全省各地前,它們都會在舒適的『空調房』內健康生長。
『菌包已進入養菌狀態,對於溫度、濕度等生存環境條件要求十分嚴格。』田成龍介紹,養菌室內設有智能進風、排風系統,用來調控溫度和濕度。每天早中晚,都會有值班人員過來查看,以保證菌包質量。
今年,林場除了出售菌包外,還利用高筐養菌的優勢,生產研發出鋸末、枝條二級固體菌種,累計銷售5000包鋸末菌種、1000包枝條菌種。
田成龍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1包鋸末菌種能產40袋三級菌包,1包枝條菌種能產150到200包三級菌包。同時,菌種的利潤比出售木耳菌包高2到3倍。產量高效益好,對林場和種植戶來講是一件雙贏的事。』
談起未來規劃,田成龍有個想法,『我們打算依托林場現有的30棟黑木耳養殖大棚和1萬平方米的露天養殖區域,建設專業化菌類產業園區,持續擴大種植規模,在帶領林場職工及周邊村民致富的同時,把林場的黑木耳和菌包銷售到全國各地。』
2022年,我省印發《全省林下產業振興行動方案》,聚焦森林食物產業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向森林要食物』的行動指南。省林草局負責人表示,我省將聚焦森林中蘊含的豐富食物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種養殖等特色優勢森林食物產業,推動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產品。

北大荒集團五九七農場有限公司盛產的水果。
為『全魚宴』增添新選擇
在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呼蘭水產試驗場,池水雖未完全解凍,但科研人員們正在進行另外一種形式的『備春耕』。
『池塘冰封期馬上就要結束,即將迎來魚類的產卵期,現在我們進行著孵化設施、催產藥物和幼魚飼料等籌備工作。』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所屬農業農村部水產生物技術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戶國說。
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是我國成立最早、北方地區唯一的國家級淡水水產科研機構,開展水產生物技術、水產遺傳育種、水產增養殖技術、水產病害防治、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是我省漁業產業發展的『智囊團』。
就在前不久,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創制出世界首例無肌間刺鯉科魚類基因編輯新種質,誕生了『無刺』鯽魚。
『我們完成了無肌間刺鯽魚規模化繁育,獲得發育正常的無肌間刺鯽魚第三代群體2萬餘尾,無刺比例為100%,證實了無肌間刺性狀可遺傳。在突破了「卡脖子」技術難題的同時,也將解決老百姓吃魚「卡嗓子」問題。』戶國介紹。
不僅僅是『無刺』鯽魚,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還培育出了『松浦紅鏡鯉』『易捕鯉』和鏡鯉『龍科11號』等3個鯉魚新品種;雜交鱘『鱘龍1號』、虹鱒『水科1號』和『全雌1號』等3個冷水魚新品種,為國人餐桌上的『全魚宴』增添了新的選擇。

五九七農場有限公司梨花盛開。本稿件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省農業農村廳提供
打響『寒地龍藥』金字招牌
在雞西綠海林業有限公司北藥苗木繁育中心內,技術人員們正在進行刺五加外植體組培實驗。繁育中心副主任於成龍向記者介紹,刺五加組培實驗是通過采收優良單株的嫩芽或以刺五加種子合子胚作為外植體,通過激素誘導獲得胚性愈傷組織,再添加到液體培養基中獲得體細胞。
『預計3月下旬就可以獲得成熟體胚轉移到GA3MS培養基中誘導生根獲得刺五加幼苗。』於成龍說。
刺五加是我省道地中藥材之一,位居『龍九味』之首。我省刺五加蘊藏量居全國第一,總產量佔全國總量的80%以上。按照我省2023年中藥材產業發展工作要點,刺五加將作為『寒地龍藥』的旗艦品種和首位經濟重點發展,把我省打造成全國最大的刺五加生產、加工、銷售基地。
在北藥苗木繁育中心的戶外種植區域,記者看到,一排排標記著不同產地的刺五加苗正在茁壯生長。
『這是我們的種源資源圃,也是全省唯一的刺五加種質資源異地保存庫。我們從全省10個地區精選優質刺五加種源,將他們放在統一的環境條件下生長,通過長期監測優選出性狀較好的刺五加單株進行組培實驗,就可以繁殖培育出更適宜本地生長、藥性和品級更好的刺五加種苗。』雞西綠海林業有限公司副經理楊忠華說。
為了組建這一現代化創新型種苗繁育平臺,雞西綠海林業有限公司從上海等地引進各種大型設備,同時邀請東北林業大學專家級教授進行專業指導。
楊忠華介紹,在試驗階段結束後,即將進入擴繁階段,每年可以提供優良北藥苗木100萬株至200萬株,逐步形成生產、科研、試驗、示范、繁育推廣、種質資源保存的多元化基地,助力我省北藥產業發展。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長青熱電,每年『吃掉』秸稈35萬噸2023/03/20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
- 寒風中這一幕讓人感慨:這纔是青春的樣子!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康泰糧庫經理孫光亮接
- 潮頭觀瀾?這座主媒體中心,如何打造冬奧記
- 親望親好 鄰望鄰好——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
- 強軍一席話?軍隊要能打仗 打勝仗
- 習近平向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致口信
- 微視頻?逐夢冬奧
- 《改變中國的力量》之人民至上篇:美好生活
- 春分節氣知多少:如何纔能緩解春困?
- 國內首艘500千瓦氫燃料電池動力船下水
- 全國97%地級以上城市取消皮卡車進城限制
- 冷空氣給北方地區帶來大風降溫沙塵天氣
- 入侵伊拉克二十年後,美國仍未關停『戰爭機器』!
- 泰國正式解散國會 准備全國大選
- 柬埔寨啟動新一階段公共財政管理改革
- 印尼公職人員樂學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