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阿城區
搜 索
從『勞動初體驗』到『富有創造力』,哈爾濱勞動教育探路新樣態
2023-05-10 09:37: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莉 李愛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時下,龍江大地春耕如火如荼,哈爾濱市各中小學校勞動課堂也飄出陣陣泥土的芬芳。

  『我學會了翻土、起壟,還知道了怎樣擺蔥苗效率更高。這樣的勞動課既豐富知識又放松身心,太棒了。』哈爾濱市第100中學校二年級學生紀同澤『種地初體驗』後意猶未盡。5月5日,100中校園內的小菜園變身勞動課堂,綠油油的苗映襯著學生們歡喜勞作的笑臉,一派欣欣向榮。

  插秧、收割、打谷、搬運,這不是春耕現場,而是5月8日哈爾濱市阿城區第十五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檢閱儀式上的一幕,阿城區回民小學、龍滌小學、新世紀學校把勞動『搬』進體育場,孩子們跟著二十四節氣去勞作,別樣演繹了『勞動最光榮』。

  師生攜手種大蔥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勞動課程和實踐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市區(縣)教育局視導員和進修學校教研員入校『診斷』指導,一校一策,哈市勞動教育呈現出充滿體驗、實踐和富有創造力的新樣態。勞動中,學生們學會重新審視勞動的意義,發現勞動的崇高和美;一次次體悟中形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學習中得到極大地彰顯,勞動和學習的意義在快樂中被深植。

  做中學,培養『科學范兒』

  『我從班中來,帶著菌菇包。種在實驗室,希望菇生早。一日看三回,忘記去做操……』這首改編自《蘭花草》的歌詞有趣地詮釋了哈爾濱市香濱小學校參與蘑菇試種學生的心情。

  今年3月,包括香濱小學在內的28所學校的同學們迎來了新『朋友』——菌菇包。為了更好地讓新『朋友』伴孩子們成長,哈爾濱市教育局特別邀請哈爾濱市農科院畜牧與生態技術研究分院副院長盛慧為學生們做食用菌種植指導,同時組織科學和勞動課教師組成項目小組,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平菇、榆黃蘑、木耳的培育過程。

  學生們一次次不厭其煩地記錄溫度和濕度、觀察土壤表層的變化、用木棍探測深處土壤的濕度……有學生開玩笑地說:她照顧自己的小妹妹都沒這麼用心。經過近10天的培育,平菇組的平菇已經有一半進入了快速生長期並進行了采割。

  平菇組『一片喜悅』,而榆黃蘑組卻有點『垂頭喪氣』,因為他們的蘑菇原基遲遲不肯冒頭,反而長出了不少雜菌。眼見著同伴都美美地吃上了,榆黃蘑組的學生們心裡著急得不行。勞動教師白雪和三年一班班主任韓笑宇馬上幫助分析失敗的原因,並適時教育學生:勞動成果的獲取,既要有辛勤勞作,也要有科學的方法指導,要接受試驗失敗的結果,不氣餒,積極調整方法,重新培植。教師們坦言,蘑菇試種,讓學生們收獲的不只是美味,還有源自內心的責任,更有一份面對失敗再出發的勇氣。

  為培養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探索科教奧妙,哈市教育局還購買了土豆種植盆,鳳仙花、雞冠花等花卉種子,目前已有50所學校學生先行『嘗鮮』,預計到5月16日,將覆蓋全市300餘所學校。另有小雞孵化器、養蠶套裝已發放至20餘所學校。在即將開展的一年一度的遠程蔬菜種植活動中,將發放13萬餘棵蔬菜小苗,覆蓋300餘所學校,12萬餘學生參與其中。

  反復練,收獲『非遺范兒』

  今春,哈爾濱市中小學非遺課堂又上新課了:吹糖人藝術家王春晶用『非遺甜』,重拾童年味;黑龍江中醫藥博物館老師用藥材制作香囊,提高身體抗病能力……

  『有沒有人知道糖塑?是否見過吹糖人?』日前,吹糖人藝術家王春晶帶著甜蜜的非遺技藝走進哈爾濱市汽輪機小學勞動課堂。

  面對王春晶的提問,當時僅有兩名學生隨聲應和。這一反應更堅定了學校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請進校園的決心,也讓王春晶堅定了將吹糖人這項技藝在中小學生中傳播開來。

  『吹糖人,太神奇了,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我現在也能吹個大致模樣了。』四年一班學生劉俊熙興致勃勃地說,他非常喜歡這項技藝,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了滿足感、成就感。

  『經過系統化學習,現在有數名學生可以獨立制作糖人桃子,最重要的是孩子們理解了要想做好一件事,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韌勁,沒有一個時間過程、沒有精益求精的反復練習很難收獲成果。』王春晶說。

  吹糖人讓汽輪機小學學生在非遺課堂上嘗到了『甜頭』,而花園小學學生則在非遺課堂上吃了不少『苦頭』。

  前不久,哈爾濱市花園小學校『非遺文化展覽館』迎來了黑龍江中醫藥博物館辦公室主任吳迪和志願講解員們,他們現場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中醫課。在中醫館內,學生們目不轉睛地盯著黑龍江中醫藥博物館教師李卓悅手中擺弄的各種中藥材,並默念著中藥的名稱及藥用功效。聽完老師講解,學生們了解了中醫中藥的起源與發展,近距離觀摩了中藥標本,有些學生有模有樣地拿起藥杵開始搗藥,親手制作了中藥包、香囊,孩子們在互動體驗中深切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走到同學身邊,讓學生們通過實踐體驗喜歡上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哈市勞動教育的目標之一。』哈爾濱市教育局副局長吳瓊表示,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一方面能夠讓孩子們認識非遺、體驗非遺、喜愛非遺,在此基礎上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逐漸生發自覺傳承優秀文化的意識。另一方面,非遺進校園能讓學生近距離接觸民族文化,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培養青少年文化自信。

  身體力行,亮出『志願范兒』

  『爺爺奶奶,您們辛苦了,停下來喝口水吧。』日前,哈爾濱市阿城區回民小學校學生走上街頭,給辛苦勞作的環衛工人送去水和奶茶,並幫助環衛工人進行衛生清潔。接過孩子們手中的熱水和奶茶,環衛工人王師傅激動地說:『孩子們這麼小,就能體諒我們的辛苦,為他們點贊。』

  阿城區回民小學校三年一班楊雅情說,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志願服務活動,不僅增強了自身的服務意識,還讓她領悟到奉獻、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勞動精神實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增強公共服務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培養學生對家庭、學校、社區負責任的態度,阿城區回民小學通過舉行『向勞動者致敬』『社區環境治理』『智慧小管家』等活動,使學生經歷服務性勞動的付出過程,理解個體勞動與學校、社區、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形成主動關心他人,感恩他人勞動付出的勞動情感。

  志願服務僅是全市勞動教育的一個生動注腳。吳瓊介紹,志願服務活動不僅可以強化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培育青少年的公共服務意識、愛國情懷,還能與勞動教育互促互進、相得益彰。

  建立專兼職勞動教育教師隊伍、支持民間藝術家進校園擔任勞動課專家教師、組織勞動教師基本功展示活動……今年,哈市教育局多措並舉推進勞動教育,同時,充分發揮中職學校實訓基地的作用,為中小學生勞動教育提供實踐基地資源,繼續完善勞動實踐資源庫。

責任編輯:趙研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