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五常市
搜 索
全力以赴托起『穩穩的幸福』
2023-12-28 09:14:0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劼 韓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2月28日訊 連日來,五常被極寒天氣籠罩。12月25日15時許,記者走進沙河子鎮三人班村侯春金家的新房,結實的門窗和保溫牆體遮擋住寒風,火炕燒得溫熱,屋裡暖洋洋的。8月洪水來襲,這個位於磨盤山水庫上游的村受災最為嚴重。此時,太陽落到樹梢,侯春金燃旺爐火准備做晚飯。『政府能幫的都幫到了,村民們住得安穩。一到做飯時,家家戶戶熱氣騰騰,往後的日子一定越來越紅火。』侯春金說。

  8月初,五常市遭遇超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引發嚴重洪澇和地質災害,是我省唯一極重災區。24個鄉鎮中,有23個鄉鎮的249個行政村、12個社區不同程度受災,受災總人口達168961人,直接經濟損失58.5億元。

  『重啟』美好家園,五常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把高質量推進災後恢復重建與提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項目建設作為重點工作抓緊抓實。全力確保受災群眾溫暖過冬,五常市完成了11365戶房屋的修繕重建,佔哈爾濱市災損房屋總量近60%。全力恢復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五常市『先搶修保通、後完善提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快速恢復,農業生產實現挽損豐收,先後篩選儲備117個災後重建項目。

  『按照「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昇、長遠高質量發展」總體思路,五常市把主題教育與災後恢復重建緊密結合,確定了14個方面60項恢復重建工作任務,用恢復重建成果和人民滿意度來檢驗工作成效,在大災大考中錘煉乾部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作風能力本領,保障群眾溫暖過冬、安居樂業,不斷提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努力為受災群眾托起「穩穩的幸福」』五常市委書記杜平說。

  爭分奪秒修建住房群眾溫暖過冬

  漫長冬季裡,有個溫暖的家,是群眾最大的期盼;讓群眾早日回家,成為災後最急迫民生工程。

  9月初緊鑼密鼓完成災損房屋鑒定後,五常市爭分奪秒打響『集中攻堅戰』,圍繞安全和質量兩個關鍵點,層層壓實責任,高標准、高質量推進災損房屋修繕重建。10月19日前完成11365戶房屋修建,群眾住進了暖屋子。目前,受災戶、施工方、村委會、鄉鎮政府四級驗收全部完成。

  『有別於其他地區,五常市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要搶抓入冬前一個多月的黃金施工期,同步完成數量龐大的建設任務,既要滿足每戶受災群眾的個性需求,又要克服過水時間長,地下水飽水量過大等施工難題。』五常市住建局副局長孔祥明說,249個行政村、12個社區的萬餘間房屋同步展開施工,五常市協調了本地及周邊各縣(市)的施工隊,多方組織各類建築材料,傾力幫助受災群眾房屋修建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

  沙河子鎮三人班村村支書洪秀琴告訴記者,村裡568戶災損房屋,重建房數量最多,達到169戶。村乾部逐一與受災群眾溝通,了解房屋重建需求,聯系多支施工隊,對接前來援建的國企單位。有些村民無力自主建房,村裡伸出援手,嚴把工程質量關。入冬前,受災戶都住進了溫暖的新房。

  據了解,因地質條件限制,入冬前,五常市尚有95戶修繕重建房屋無法施工。據孔祥明介紹,對這些村民及個別新房未乾透不能馬上回遷的受災群眾,已經逐人逐戶明確了過渡安置辦法,或投親靠友,或協調空閑房屋居住,確保他們有溫暖居所。同時,定期入戶走訪,即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確保所有群眾都能安全溫暖過冬。

  『建新房政府給出6萬元,鄉裡給了4000元的廁改補貼,全屋鋪了電熱地暖,有火炕、電熱炕,光著腳進屋就行,特別暖和!』常堡村新立屯村民劉秀快人快語,說起自己的新建房滔滔不絕。借著重建的機會,劉秀家地暖、上下水、室內乾濕分離衛生間一應俱全,配置堪比『樓房』。不等不靠加勁兒乾,劉秀對未來充滿信心。

  修復基礎設施最大限度減少農業損失

  12月25日,記者驅車趕到五常市向陽鎮灌區寶山渠首施工現場,這裡土石方堆砌,冬季工程正在火熱進行。從山上蜿蜒而下的河水結成了冰,施工現場變得開闊。零下20多攝氏度的天氣裡,施工人員臉凍得通紅,帽子上掛著白霜,工程進度不斷刷新。

  在現場,五常市水務局河湖股主任程中鵬告訴記者,五常全域水稻種植面積251.1萬畝,河水天然灌溉,水利設施與河道縱橫交錯。此次洪澇災害,650處水毀水利設施、灌渠工程亟待修復。入冬前修復完成622處,其餘損毀嚴重的渠首、灌渠以及防洪設施明年4月底前必須完成,確保春灌不受影響。為此,五常市水務部門采取『先乾土石方,後乾混凝土』的方式,加緊冬季施工。

  災後千瘡百孔,重建復雜繁巨。五常市集結各方力量,按照先搶修保通、後完善提昇原則,抓緊搶修受損基礎設施,為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橕。生產生活最迫切需要的水、電、氣及通訊、路橋等,當月已完成搶修保供,學生開學、養老就醫未受影響,群眾生活生產迅速恢復。

  五常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張文龍說,目前,35個等待明年開工建設或維修的大橋已修建了便道,正常通行未受影響。同時,這些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正加快推進,2024年1月將完成招投標,氣候條件允許時將全部開工。

  最大限度減少農業損失,推動農業生產挽損豐收,五常市用好用足國家和省各類救災補助資金,全力組織排澇清淤,修復農業設施,噴施葉面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秋後改種補種,農業生產成果喜人。據統計,災後秋收面積達443.8萬畝,部分受災地塊產量高於預計,加之未受災地塊相比往年產量和出米率增高,有效對衝了重大災害對糧食產量造成的損失。

  截至11月29日,保險公司在五常市累計理賠農業金額近3.4億元,涉農理賠戶數近5.5萬戶,三大作物全部理賠完畢,極大減輕了受災農戶經濟壓力。眼下,五常市正積極組織農技人員開展災後技術指導,確保明春農業生產順利完成。

  加強災後重建項目儲備賦能高質量發展

  重建是一場重生,更是一次提昇。

  堅持生命至上,五常市聚焦災後重建補短板以及應急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昇,分類謀劃儲備了一批投資體量大、帶動作用強、發展前景廣的災後重建項目,為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目前,爭取到第一批國債資金項目6個,項目涉及農田、水利、交通等領域。下達國債資金額度20多億元。

  把主題教育與災後恢復重建緊密結合,推動能力作風建設『工作落實年』活動走深走實,五常市堅持進度服從質量,壓實各方責任,嚴把項目建設安全關、質量關、進度關。利用這個冬季,將全面完成已謀劃的117個項目的可研編制、可研批復、土地預審和規劃許可、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做到『項目等錢』,資金一到位『開春即開工』。

  五常市發改局副局長張武權告訴記者,目前已完成55個項目的可研批復,部分需要重新選址的項目,正在辦理選址手續,力爭以最快速度做好前期要素保障,為重點項目早日開工提供支持。

  五常市提出,將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把資金用到刀刃上,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把各項工程建設成為民心工程、優質工程、廉潔工程,努力建設更加宜居、更加安全的美好家園。

責任編輯:趙研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