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8日訊(張明哲 記者 鄭通) 進入秋日以來總有一股大榛子特有的香味,縈繞在小興安嶺南麓的太河西山腳下,循著香氣在林間小道穿行,一處廠房格外搶眼。這就是在通河縣富林鎮三寶村新建成的通河縣慶秋田食品有限公司(簡稱慶秋田食品公司)的堅果加工廠。慶秋田食品公司總經理鄭民高興的對記者說:『咱們今年的大榛子上市開炒了,歡迎小伙伴們品嘗通河大榛子!』

通河縣大果榛子開炒了。
通河縣富林鎮三寶村是通河縣第一批種植大果榛子的村屯,鄭民是鄉親們的帶頭人。從榛樹栽苗、澆水到剪枝、授粉,他都親自上手,帶著社員們一起乾,就連炒榛子他都要時刻看著炒爐,時下,『全國大榛子第一縣』的大榛子早就告別土制鐵鍋原始炒制歷史,在自動化流水線上歷經浸泡、加溫、壓口,再到炒制、包裝等一條龍的『洗禮』後,搖身一變成為乾果屆的『新寵兒』。目前,鄭民每天忙得不亦樂乎,除了生產還忙著接訂單。黑土地上的『新農人』,也在探索賣原糧之外的附加值。今年鄭民邀請了網紅來直播帶貨大榛子,訂單額更有大幅提昇。
鄭民帶著社員們打包裝:過秤、塑封袋、裝紙箱,每天要發貨幾百件,顧客多是上海、蘇州、杭州、廣州的,作為黑土地出產的休閑食品,通河大果榛子深受南方市場青睞,每斤25元還搶著要貨,新果還沒下來時就有老顧客催問了。以鄭民為首的榛農們開始摸索原糧之外的商路,以提昇農產品附加值。過去賣青榛子,現在都炒熟了賣,最大限度地固化了食味值,還能刨除35%的水分,運費上能節省不少。
近年來,通河縣政府依托『農頭工尾』,著力打造縣域經濟品牌『通河大果榛子』,樹立以『生態、安全、綠色』為內涵的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目前,通河縣大果榛子面積約佔全國人工種植面積五分之一,『通和』牌大果榛子已獲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