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缺標准“綠色快遞”困難重重
目前,不可降解材料仍在快遞行業“大行其道”,而這些包裝材料到消費者手裡往往變成了廢棄品被丟棄,回收率低。
不過,在蔡彤旻看來快遞包裝回收可行性低,例如快遞袋交到消費者手中會撕破、污染,沒辦法二次使用,氣泡袋回收成本很高,並且快遞過程中薄膜的厚度、尺寸很難進一步的降低,因此最可行的辦法是取代快遞包裝的材質,使用可降解材料。
“我相信綠色、環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是無法避免現實問題——成本。”菜鳥網絡CEO童文紅表示,“我們做過分析,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8分錢,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價格是它的4至5倍。誰來為這些環保材料買單?”
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說:“綠色的快遞包裝使用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經濟成本問題。國家對快遞行業發展也十分關注。但目前,對快遞業、電商的包裝規范標准、指導意見還沒有明文規定,作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須加快向綠色快遞轉型。”
綠色物流成共識業界呼吁消費者加入多方聯動
童文紅認為,應讓政府、商家、物流企業、物流平臺加上消費者“五方聯動”,共同參與到推行綠色快遞的行列中。“網購下單時,如果告訴你快遞包裹綠色可降解,你願不願意加5毛錢?”部分網民表示,如果從環保的角度考慮,願意出一份力。
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國梅認為,可在電商平臺中綜合排序裡再推出“綠色排序”,衡量商家是否注重環保,並鼓勵消費者進行環保消費,通過商家來倒逼產業綠色化的轉型。
責任編輯:連冬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