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合作社農民正在種植木耳。
近期,在阿城區全區上下深入開展精准扶貧工作中,交界街道博碾村脫穎而出。該村精選出的產業扶貧項目黑木耳種植,為全村近百戶貧困戶提供了就業賺錢的機會,使他們走上了致富路。
阿城區交界街道博碾村是省級貧困村,全村近五百戶居民大多以種地為主,生活比較貧困。在這次精准扶貧工作中,博碾村精選了黑木耳種植為產業扶貧項目,2014年成立了企賢木耳食用菌合作社。合作社吸納了全村20多戶貧困戶帶地入社,當年就為貧困戶帶來了不少收益。
據村主任兼企賢木耳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長李東彪介紹,合作社一年四季用工量大,所使用的工人也都是博碾村的貧困家庭人員。冬季農閑時節,每天用工人數都在30人以上,到了夏天,多達70人左右,等於在家門口就為貧困戶找到了第二職業,為農民增加了收入。
提起合作社,村民王玉銀說:『我家原來也是村裡貧困戶之一,種地一年到頭沒多少收入。自從帶地入社,與合作社一起種植木耳之後,能多賺一些錢,冬天農閑,還可以在合作社打工賺錢。我家現在新蓋了房子,也新買了四輪車。去年收入四五萬元,對以後過更富足的生活很有信心。』
據了解,企賢木耳食用菌合作社通過資金救助、園區務工、吸納入社、黨員幫扶四方面開展了精准扶貧工作。特別是針對無勞動能力、無『造血』功能的貧困戶,合作社通過以地入股的形式,把土地納入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采取年末分紅的形式,把脫貧工作真正融入到產業發展中來。
據介紹,今年該合作社將不斷擴大規模,提昇木耳品質。同時還將會把更多的貧困戶吸納到產業項目中來,利用產業扶貧的巨大優勢,不斷規范合作社內部管理,建立穩定的產品流通渠道,穩抓生產,激發貧困農民的致富熱情,使他們不僅入社分紅,還能分紅再打工,帶動更多的貧困戶為自己『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