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29日訊 對於生長在松花江畔的許多老哈爾濱人而言,兒時最大的樂趣便是在江今年過六旬的韓大爺已經沒力氣抓魚了。『七幾年那會兒,一網下去能上來三四十斤魚。』四十年了浩劫。但值得欣慰的是,隨著對松花江流域魚類保護的加強,一些魚兒正在漸漸回歸……
現狀
以前一網下去幾十斤大鯉子現在打不上那時三分之一
62歲的市民韓先生說起兒時抓魚的場景,依舊歷歷在目。『小時候拿個小魚網就能抓上來小白魚、小鯽魚、小蝦,二十多歲時學人家起網罩抓大鯉子,一網下去能打上來三四十斤。』在韓先生的記憶中,『三花五羅』曾是松花江的常駐『居民』,『鰲花、?花、鯽花我都打過,那時都很常見,鰲花一整都好幾斤!』在江邊打了一輩子魚的68歲漁民李金亮告訴記者,當年魚確實非常好打,現在能打上來那時的三分之一就不錯了。
對此,哈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分院院長金憲告訴記者,『大概從2000年開始直到五年前吧,那是松花江生態非常堪懮的時期。』金憲說,一方面因為當時水污染比較嚴重,另一方面也因為捕撈強度非常大,使得包括『三花五羅』在內的105個地方品種,在五年前減少到了一半以上。
四十年間,松花江的魚兒們到底經歷了怎樣的磨難?『小時候也看見過絕戶網,可這些年抓魚的招兒更絕,都開始電魚了。』說起他看到的捕撈場景,韓先生直言太狠。
癥結
江鯉成年要三四年非法捕撈讓魚總長不大
從雙城與肇源交界,至依蘭與佳木斯交界,哈市農委水產(漁政)處監管松花江哈爾濱段總長479公裡的水域范圍,在這區域內,持有合法捕撈證的漁民在非禁漁期可以捕魚。哈市農委水產(漁政)處副處長劉萬興告訴記者,合法漁民在捕撈時使用的『淌網』的網目不小於三寸,這就使得一斤以下的江魚不會被捕撈上來。『相關規定的考量,主要是為了實現松花江流域生態與漁業資源開發的平衡。』
然而非法捕撈不僅打破了這一平衡,更讓這些野生江魚遭遇了一場集體浩劫。哈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支隊漁政稽查大隊副大隊長張寶斌告訴記者,在『絕戶網』面前,野生江魚無論大小,無一幸免,電魚這樣惡劣的手段帶來的後果也是如此。最讓人痛心的是,這邊農科院的科研人員剛把培育好的小魚苗放流到江裡,沒兩天就出現在了絕戶網裡。
哈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康志平介紹說,野生魚的生長速度非常緩慢,以江鯉為例,從兩厘米的小魚苗達到性成熟能夠繁衍後代,需要三四年;『五羅』中的哲羅魚達到性成熟需要6年;黑龍江流域的史氏鱘要達到10年以上。如果在魚類生長過程中,就被捕撈上來,對於種群的繁衍無疑會產生很嚴重的影響。
保護
為控制捕撈強度哈市合法漁船10年沒增
為了提高松花江流域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近年來哈市資源保護措施也在不斷強化。劉萬興告訴記者,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哈市漁政部門就開始進行增殖放流工作,總體上在逐年增加。此外,對非法捕撈的打擊力度也在不斷增強。
哈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支隊漁政稽查大隊負責管護松花江哈爾濱段89公裡范圍內的漁業生產安全與檢查,這一區域有461艘擁有合法捕撈資格的漁船。劉萬興告訴記者,核發證書的數量以『捕撈量小於生長量』為原則進行限額,為控制捕撈強度,十年間這一數字未有增長。
金憲說,近兩年間,已經開始有漁民在松花江流域支流捕撈到二三十斤的野生鱘魚,在和漁民的交流中,我們也發現很名貴的地方品種——細鱗魚開始出現在松花江流域。『這說明水質開始有了向好的趨勢。』
不過金憲也坦言,松花江流域水質、魚類生態的恢復至少要8到10年。『嚴格執行禁漁期的政策,讓江魚有休養生息的空間,保證每年對松花江增殖放流的規模,並且不要出現斷檔,此外,還要嚴格控制捕撈強度,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金憲說,不管您是普通市民,還是漁業發展的參與者,都請給母親河松花江一些時間,讓她得以慢慢恢復往日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