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道裡區
搜 索
哈市道裡區委書記馮延平:建立機制打造品牌 突出創城常態化
2017-06-20 08:38: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雋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0日訊(記者 張雋珊)『作為哈爾濱市的中心城區,道裡區在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更加突出城區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建設,注重補短板,提昇城市品質和管理服務水平,努力營造樂於久居、樂於經商、樂於游玩的美麗中心城區。』19日,哈市道裡區委書記馮延平向網絡媒體『美麗哈爾濱?全國文明城市行』采訪團一行介紹創城工作。

  『為突出創城常態化,道裡區建立深化社會誠信培育機制、深化志願服務機制、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長效機制建設、深化先進典型示范機制建設和深化日常工作推進機制建設。』據馮延平介紹,道裡區倡導企業誠信,校園誠信、個人誠信,每年舉辦『十大誠信』創建評選活動,選樹了『貨真價實滿意店』、『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文明單位』、『文明校園』、『道裡工匠』等100餘個誠信單位和個人典型。為實現志願服務常態化、項目化,道裡建立『13810』志願服務常態化機制,將志願服務打包成『服務項目』,通過定期開展項目對接、精准服務、鄰裡守望、清潔行動、生態保護、文明交通等公益行動,讓志願服務成為常態。同時,制定全區『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感動人物』評選標准,建立每月申報、評比、推薦機制,選樹了賈秀芳、孫書豐等一批全國、省、市道德模范、身邊好人281人。

  同時,為突顯城區亮點,讓居民群眾生活得更有品質,道裡區打造五大品牌,即實施現代化城管作業,實現城區『潔淨如家』;提昇園林綠化品質,扮靚城市『美麗客廳』;突出旅游文化時尚特色,構建中外游客的『溫暖之家』;提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打造居民群眾的『精神家園』;提昇市民文明素質,打造群眾『教育課堂』。

  道裡區運用花草和展現形式的藝術美感與獨特的城市歷史文化風情相融合,打造獨具文化魅力特色的綠化彩化景觀。深度開發以中央大街為中心的歐陸風情旅游文化,加快推進紅專街街區改造及商業業態提檔昇級項目,恢復原有歷史性建築的文化氛圍,帶動25條輔街改造。提檔昇級『老街音樂匯』、國際西餐文化節、老街時尚巡游等時尚文化旅游品牌,深度開發松花江道裡段沿線旅游資源,深度開發運糧河、太平湖、長嶺湖等生態特色旅游,著力構建休閑體驗度假旅游帶。

  針對居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歷史遺留難題,馮延平表示,道裡區委區政府專題研究,破解僵屍車、外掛線、老機場路改造、清障治污、清理馬路市場等五大難題,讓居民群眾切實看到創城帶來的新變化。

  據介紹,道裡區專門成立指揮部,按照「政府倡導、居民自清、依法整治、以疏為主、財政補貼、集中管理」原則,政府投資專門建成三處「僵屍車」停車場,通過新聞媒體宣傳、電話通知、上門告知、下發整改通知單等形式勸導車主自清。對無主或是不自清車輛,依法強制拖移集中存放。截止目前,道裡區共清理「僵屍車」1660臺。』針對當前各種網線凌亂,影響城市環境和安全問題,道裡區開展『消滅蜘蛛網、梳理外掛線』暨『庭院即我家』綜合整治行動要求,對11類弱電線纜進行了集中梳理。通過試點區域摸索和嘗試,明確了『強弱分設、橫平豎直、集中捆紮、標識清晰、牢固安全、協調美觀』的梳理整治標准;確定了『規劃單位先行設計定路由、纜線單位認領自改、施工單位集中捆紮、監理跟進驗收、財政最終評審』五步整治工作流程。目前,道裡區正在准備全面鋪開,預計在8月底前全部完成全區外掛線梳理整治任務。特別是針對老舊庭院破損嚴重、管理難等問題,道裡區經過試點庭院探索,同步啟動105個庭院、185棟樓、858個樓道的17項綜合整治工作。同時,道裡區探索構建道裡區物業服務站、街道物業服務分站、社區服務、物業管理的區、街道、社區、物業『四位一體』『庭院即我家』管理模式,讓老區面貌真正換新顏。

  此外,道裡區以老機場路改造為重點,針對城鄉結合部環境髒亂差、農貿市場混亂、車輛佔道亂停等5大難題,全面開展城鄉結合部綜合整治;針對道裡區沿江灘涂私挖池塘、違法建設構築物、向灘涂內傾卸殘土垃圾等違法問題,以清障治污為重點,全面開展河溝環境綜合整治;針對建國北二道街、朝陽大市場周邊、主要街路、校園周邊、商圈及旅游景點周邊等重點區域的馬路市場、佔道無照商販等各類違章亂象,全面開展城區公共秩序綜合整治。

責任編輯:連冬雪

【專題】創城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