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道外區
搜 索
百年前就有工業園 老道外商賈文化見證哈爾濱商業紀元
2017-07-03 08:36:45 來源: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7月3日訊 核心提示:一百多年前,哈爾濱在松花江畔還沒有形成城市雛形,中東鐵路的修建,使哈爾濱這座城市『乘火車』而來。城市裡有人聚居,就會存在買賣和交易,老道外是哈爾濱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早年間,發達的民族工商業享譽全東北,成為南北的購物中心。一大批優秀的民族工商業者,老字號、老品牌,流傳至今,久盛不衰。《哈爾濱市志》對老道外工商業的輝煌史如此記載:『傅家店華洋混處,商業繁興,地價之高可比黃金。』

會華宮的庭院。

會華宮。

  百年老街靖宇街過去有個響亮的名字——正陽大街。街道兩側林立著漂亮的中華巴洛克建築,汽車、黃包車、還有穿著長袍馬褂的行人,在充斥著叫賣聲的街道上穿梭,同記商場、正陽樓、老鼎豐、亨得利鍾表眼鏡店等商號在這條街上堪稱『大店』。如今,漫步在靖宇街上,依舊能感受到當年老道外的繁盛。其實,老道外商人不同於其他各地商人,他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行商到坐商,到融商再到大商,創造了哈爾濱最早的商賈文化。

  百年同記

  開啟老道外輝煌商業史

  說起道外的同記商場,老哈爾濱人再熟悉不過,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商場裡的一面哈哈鏡,給一代人留下了美好回憶。在沒有麥凱樂、松雷、遠大的當年,同記商場在哈爾濱商業地位舉足輕重。

  據史料記載,1903年,頗具商業頭腦的武百祥,與人合伙在南頭道街開了一個三間房的小雜貨店,後來稱之『小同記』。五年之後,一個商機被武百祥發現,一種英式皮帽在哈爾濱流行起來,他便集資生產,先後在保障街、南通道街、濱江街開辦工廠,工人多達800餘人。淘到第一桶金後,武百祥開辦了『大羅新環球商店』,1927年新建了一個超過大羅新的同記商場,開業一年營業額達300萬元現大洋,名列哈爾濱商號之首。1929年武百祥又盤下南頭道街街口的一家百貨商店,更名為大同百貨商店,三家商店雄居商業繁華地帶。解放後,武百祥被稱為道外民族商業之魂,1955年末,武百祥出席全國工商聯執委會議時,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火磨 油坊 紡織業

  百年前哈爾濱就有『工業園區』

  20世紀初的哈爾濱,制粉業被稱為『火磨』,小麥被加工後銷往東北和俄國以及其他國家。老道外的八站就有一處沙俄的面粉倉儲區,當時備有鐵路專用線。到1924年,道外的民族資本家自建和收購白俄資本家的制粉廠已有20家。其中規模最大的有中馬路的義昌泰火磨,生產的『馬牌』面粉遠近馳名。還有東興火磨、萬福廣火磨、裕昌元火磨、天興福火磨、慶泰祥火磨等等。

  與制粉業一起發展起來的是榨油業、紡織業、能源、食品等諸多工業。1913年在八站開業的順和裕是當年比較大的油坊,之後,新泰、佐大等油坊如雨後春筍一樣陸續開業。據記載,1925年,道外僅中國人開辦的油坊已有30多家。與此同時,紡織業也十分發達,其中最著名的是創辦於1922年的裕慶德,解放後變成國營企業,生產的『臥虎』牌毛毯全國聞名。

  金融業蓬勃發展

  上世紀30年代有數十家銀行

  做生意的人多了,金融業勢必要蓬勃發展,據《史略》一書記載,上世紀30年代,老道外共有70餘家銀行、錢莊、保險、證券等金融單位。隨著老道外工商業的迅速發展,金融業也很快發展起來,1906年上海華安水火保險公司在傅家店設立東北三省分公司。之後,道外銀行業進入了鼎盛時期。

  據《東方珍珠哈爾濱》一書介紹,1912年3月,哈爾濱第一家民族資本創辦的商業銀行,濱江儲蓄銀行在三道街開業。同時,濱江商會又創辦了傅家店貨幣交易市場——銀市,那時世面上流通的貨幣種類有美元、盧布、現大洋、奉票、吉貼、哈大洋、銀元券等,由此產生了貨幣交易市場,既方便了商民,銀市也通過正常的市場兌換比價獲得了一定的利潤。

  會華宮講述老道外商文化

  在中華巴洛克街區有一處以老道外商賈文化為主題的賓館——會華宮。據該店董事長付艷紅介紹,道外商文化的精神是『堅毅樂善崇尚信義』,賓館之所以取名叫會華宮,是因為據史料記載,當年道臺府在關道內設有兩個重要的會客官廳,即『會華官廳、會洋官廳』,會華宮由此得名。

  據介紹,會華宮按照民國初期道外商業發展的不同階段設置房間,並根據不同時期商業的特點,在房間內配置符合時代歷史變遷的商文化元素,再現那個時期的歷史原貌。通過會華宮回字形傳統四合院一二樓懸掛的道外商文化歷史故事圖片,人們能夠清晰完整地體驗民國初期,道外商文化的歷史沿革。整個酒店就是一部濃縮的道外商文化發展史。

  現如今道外將建購物休閑商貿區

  道外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主要框架提出,道外將建設傳統商貿產品購物區,挖掘提煉哈四百、興大興超市(現)、大羅新古舊藏品市場、哈爾濱文化用品商店、仁和永、同記商場、老鼎豐、中西醫結合醫院(現)、老天利刀剪商店等老字號商貿文化的內涵特質,依托有代表性的老字號商貿企業,通過傳統商業創業發展歷程和啟發後人的創業故事,提煉那個時代的商貿文化和創業精神。

  同時,復原特色商業產品,讓市民和游客購買體驗並留作紀念;構建特色休閑住宿體驗區,依托傳統四合院,發展特色賓館、特色住宿業,發揮茶館茶園集聚區的休閑品味功能,以及專業影院等娛樂功能,打造『慢生活』住宿休閑體驗區;建設『古玩書畫藝術』欣賞區,發揮哈藥古玩城、星熠書院、漆畫藝術展館等文化陣地,建立『古玩書畫藝術愛好者協會』,發展古玩書畫產業;建設哈爾濱傳統商貿文化體驗中心,結合中華巴洛克三期改造,建立哈爾濱傳統商貿文化體驗中心,將百年商業老店所蘊含的創業精神、誠信品質,進行深度挖掘,提煉像『同記』武百祥這樣的民族工商業優秀代表的創業故事、創業精神,為後人傳承和學習。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