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4日訊(記者張雋珊)14日,哈市道外區小吃文化推介會在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舉行,138家餐飲企業報名道外區『百姓最喜愛的道外名小吃』評選活動。同時,道外區開展名小吃文化品牌內涵挖掘活動,首批推出金春鍋包肉、張包鋪等32個小吃故事。

搭建交流展示平臺道外小吃文化將走品牌化、產業化之路
道外區是哈爾濱的開埠區,是哈爾濱飲食文化的發源地,承載著眾多哈爾濱人的歷史記憶。歷經百年薪火相傳湧現老鼎豐、范記永、張包鋪等一批餐飲老店,如今特色小吃成為道外美食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為充分挖掘老道外歷史文化遺存,留住歷史,留住哈爾濱飲食文化的根與魂,留住哈爾濱人記憶中的老味道,使道外傳統特色飲食文化在傳承、弘揚、創新中得到積極、全面、有效的宣傳推廣,使之成為聞名全國的飲食文化符號,此次道外區小吃文化推介會,將提昇特色餐飲小吃文化內涵,搭建交流展示平臺,轉變企業經營理念,走品牌化、產業化之路,打造更具鮮明文化特色的道外名小吃。

138家餐飲企業報名參加『名小吃』評選
道外區開展『百姓最喜愛的道外名小吃』評選活動,通過企業自薦、行業推薦、群眾舉薦等方式進行廣泛推薦、區餐飲行業主管部門、餐飲行業專家等組成評審小組,對推薦上來的道外小吃企業進行資格審核,綜合審定,群眾投票推選階段等五個階段,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提高名小吃影響力。評選活動從6月5日起正式啟動以來,截止到6月20日,共有138家餐飲企業報名參加此項活動。



挖掘名小吃文化品牌內涵看名小吃』究竟『名』在哪
為讓世人都知道『道外名小吃』究竟『名』在哪裡,提高市民和旅游者對道外名小吃的深刻認識,切實提高名小吃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道外區開展名小吃文化品牌內涵挖掘活動。根據歷史檔案材料,以及民間傳承人的親身講授,深度挖掘道外名小吃的文化內涵,挖掘像『張飛扒肉、張包鋪、北山酒館、宴賓樓、老鼎豐、范記永餃子館、國營更新飯店、榮華炸雞店、老仁義』等一批老字號名小吃的歷史演變故事,挖掘名小吃背後的文化典故、傳統故事等。在本次推介會上,首先推出了32個小吃故事,今後,還將陸續推出,爭取挖掘道外名小吃故事100個。



打造『兩街一廣場,多點支橕』發展布局
道外區委宣傳部通過座談、走訪、實地踏查等形式,對道外區小吃行業發展情況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道外名小吃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2017?2020),初步規劃了打造『兩街一廣場,多點支橕』發展布局,努力使道外特色小吃向品牌化、產業化、綠色化、創新化、大眾化目標發展。



建立名小吃文化品牌跟蹤管理體系
為牢固樹立『品牌就是形象,品質就是生命』的質量意識,道外區將建立健全名小吃文化品牌跟蹤管理體系、食材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和誠信文化建設管理體系,建立道外名小吃文化品牌業內指導服務機構,保證名小吃文化品牌樹立的可持續性和發展的時代性。
此次『百姓最喜愛的道外名小吃評選活動』將實行動態選評制度,建立能進能出機制,由行業管理部門將百姓最喜愛的道外名小吃企業,納入名小吃文化品牌培育和管理體系,適時出臺長效管理服務制度,多措並舉打造道外名小吃品牌形象。
道外名小吃將申報市、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道外區將進一步加強『餐飲文化品質區』建設,除繼續開展『道外名小吃』文化品牌內涵挖掘行動和『百姓最喜愛的道外名小吃』評選活動外,編制『道外名小吃美食地圖』,打造東北名小吃品味中心,構建特色餐飲文化產業新名片。力爭用兩年時間,把中華巴洛克街區、宏偉路綠茵名小吃美食街建設成全國名小吃餐飲文化專業街。深入挖掘名小吃文化元素,打捆包裝名吃名店,逐步申報市、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