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8月15日訊 對不少冰城大齡青年來說,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很難有更大的交友圈,所以只好到相親網站或婚介中心去尋找心儀的另一半。近日,生活報記者采訪了哈市幾家大型婚介網站以及婚介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相親有個明顯的趨勢——『參數化』,女方大多要求男方有婚房和車,男方也多數要求女性有穩定收入來源,而雙方見面後聊天也很簡單,如果達不到基本心理預期,最快幾分鍾就會明確表示不合適,要求換人。
香港掃貨必須一年三次女子奇葩消費觀趕跑相親對象
年過四旬的李剛(化名)事業有成,平日生意很忙,沒太多時間邂逅心儀的女性。今年,他花幾萬元到某婚介公司報了高級會員,想尋到可心的另一半。不久前,他通過該平臺與一位年齡相仿的單身女性劉紅(化名)相見了。從資料來看,劉紅的條件很不錯,相貌氣質也很合李剛的眼緣。但讓李剛沒想到的是,在兩人聊天的時候,劉紅一直大談特談自己如何喜好哪些國際奢侈品品牌,一年還必須要去香港游玩掃貨三次,並聲稱對方要認同她的『價值觀』,否則就很難有『共同語言』。
相對劉紅的侃侃而談,李剛只感覺兩人的心越聊越遠,『我沒事就喜歡江邊徒步曬太陽。』面對價值觀的深溝巨壑,李剛以一句簡單的回應,結束了這次短暫的交流。
上來就問收入房車存款沒到百萬姑娘就不說話了
小孫今年30多歲,對自己的另一半要求不高,『有女人味』、『相互好感』、『家裡事少』,其他不重要。他在冰城某大型網絡平臺自費征婚,卻屢屢受挫,有的女孩他很中意,但常常是一聽他工資不高,就把他淘汰了。『感情方面,我喜歡順其自然,本來打算約人去吃飯看電影,能多些交流的機會,但女方常常是上來就開始問我的收入或其他硬件條件。車和房就不用說了,有的女孩甚至直接問我積蓄多少,有沒有達到百萬,條件達不到,基本也就不聊了。有時一場電影都看完了,還不知道姑娘的全名和電話號碼。這種征婚節奏往往都很快,只要覺得相互不合適,她不聯系我,我也不會聯系她。』
『其實,我非常期待能早日遇見心中的她。』小孫無奈地對記者說,現在每每收到婚介的推薦,他往往都是『硬著頭皮』去約女孩見面,至今也沒遇到與自己相互喜歡的人。
相親條件『參數化』收入學歷籍貫都可能『一票否決』
『感覺很多時候,相親中人都變成了一組參數,有房沒有,有車沒有,參數不合格,往往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相親已超過50次的劉東(化名)向生活報記者感嘆。而這種『參數化』,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所謂的『門當戶對』。今年33歲的小張此前曾與各種家庭條件的單身女孩相親,他發現,往往還是跟家庭條件相當的女孩聊得更多些,『條件太好的女孩,往往容易帶著審視的眼光,你也很難證明自己是否在乎她家的條件,相處起來難免有各種不自然。』
生活報記者向哈市幾家婚介所和多位廣場相親負責人了解到,不僅女方會挑男方的物質條件,現在男性也有一些『硬指標』,比如希望相親對象能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也就是工作可以比自己差一些,但不能差太遠。』一位婚介所工作人員說,『畢竟現在靠一個人的收入維持一個家庭的生活水平,也不是那麼容易了。』此外,學歷、身高、年齡甚至籍貫都可能成為『一票否決』的因素。比如33歲的青年公務員小張,幾乎給未來女友畫出了『畫像』:哈爾濱本地人,身高1米65左右,長發,事業單位穩定工作,父母身體健康——任何一條達不到,也就不用看了。
婚姻專家:沒遇到合適的要學會降低要求
『如果一直沒遇到合適的對象,就要選擇降低自己的條件。很多時候,頻繁相親失敗往往是因為自身條件與眼光不符。』婚姻家庭指導師唐錳鋼表示,年齡不饒人,要在適婚年齡段選擇伴侶,『比如女性一旦突破30歲,就要嘗試接受一些短婚未育的男士了。還有高學歷人群,如博士、碩士,如果一定要求對方有同等學歷,這樣反而容易耽誤自己。』
同時,唐錳鋼還強調,『眼光和現實不匹配,那也不會成功走向婚姻的。比如雙方條件相差太大,即使費勁追上了,條件較差的一方還是會有自卑感的,這樣的婚姻也不一定幸福。當物質生活達到要求後,一定會要求精神生活,婚前可能會選擇為了物質而結婚,然而婚後,兩個不是互相喜歡的人結合到一起,早晚也是要出問題的。』
那麼,什麼樣的相親,纔是理想的相親呢?唐錳鋼說:『如果最初見面的時候,感覺相處得來,還能有共同的喜好,時間長了就容易培養感情。反之,如果最初就沒有共同的愛好和消費理念,未來也很難達成婚姻共鳴,也就不必繼續相處下去,浪費彼此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