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哈爾濱
搜 索
哈市發布常見電信網絡詐騙手法 反詐騙小衛士全方位解析
2017-11-10 09:30: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0日訊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信息化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智能手機終端設備的普及,網絡已經融入到我們工作、生活、學習中的方方面面。我們在享受網絡給我們帶來的便利、高效的同時,也埋下了安全隱患。

  電信網絡違法犯罪,就是我們常說的電信詐騙,由於具有犯罪成本低、隱蔽性強、非接觸、跨時空、跨地域的特點,詐騙分子通過電話、短信、微信、購物網站、釣魚網站、偽基站發送信息等手段非法獲取了公民的個人信息,然後針對不同人群實施詐騙。

  哈爾濱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的反詐騙小衛士和您一道解讀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識別電信詐騙,預防電信詐騙。

  常見電信網絡詐騙手法分析

  1、冒充公檢法人員詐騙

  作案手段解析:

  詐騙分子利用計算機軟件,模擬公安局、檢察院、法院辦公電話,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先後與受害人通話,以受害人洗黑錢、販毒、拐賣兒童、信用卡透支、手機欠費為由涉嫌犯罪,讓受害人登陸網站查看所謂的受害人涉嫌犯罪的通緝令、刑事拘留令、凍結管制令,讓受害人到賓館開房間或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對此事嚴格保密,不得對任何人講,對其進行電話做筆錄並恐嚇受害人,最終讓受害人按其指令通過銀行ATM機或網銀、支付寶等方式,將錢匯入『安全賬戶』或進行資金查驗。

  案例:

  市民粟某報警稱被騙10餘萬元。經警方了解:受害人接到快遞公司電話稱自己有包裹藏毒並將電話轉接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准確地說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等信息,以受害人涉嫌犯罪協助辦案調查為由,要求提供所持有的銀行卡賬號、密碼,並讓受害人登陸網站,查看自己涉嫌犯罪的通緝令,要求受害人保密、不得外泄、配合調查、保持通話,並將電話轉接檢察院、法院工作人員,最終受害人將4餘萬元匯入所謂的『安全賬戶』被騙。

  反詐騙小衛士提醒您: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也不會互相轉接電話辦案,也不會通過電話要求轉帳匯款,更沒有安全賬戶。凡是通過電話、短信要求轉帳、匯款的,都是詐騙。切實保護好個人信息不泄露,遇到以上情況及時撥打110報警。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連冬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