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哈爾濱
搜 索
哈爾濱9區9縣農村土地確權激發農民活力
2017-11-23 08:33: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1月23日訊  五常市八家子鄉靠山村民富種植合作社今年將2000畝土地經營權抵押給銀行,獲得貸款1000萬元,成為我省土地經營權貸款額度最高的一筆。正是因為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的實施,農民的活力、土地的價值全部被激發。

  2014年,哈爾濱全面啟動了9區9縣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到去年實現市、縣、鄉、村『四級』聯網,走在全國前列。2017年,隨著龍江土地確權『第一證』和『第一貸』發出,所有區、縣(市)全部進入到新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證書的發放階段。

  盤活土地釋放潛能

  『拿到土地證,我們心裡有底了!』阿城區紅星鎮振興村農民梁文軼在今年4月份拿到了全省土地確權『第一證』,時隔7個月後,再次說起,仍掩不住一臉興奮,『土地沒個證明,流轉丟了咋辦。拿到證後土地就流轉給同村村民,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養殖業。』

  土地確權頒證對於農民創新創業是一種無形的支持。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哈市農民創業人數達到36.5萬人,全市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50.3萬人,實現農民勞務增收211.7億元。

  土地確權頒證加快了土地流轉,不僅把『一家一戶』小規模經營的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更促進了農業的規模化機械化經營。五常市八家子鄉靠山村民富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石振民對此感觸頗深,土地沒有『身份證』,農民不放心,他們只能『跑斷腿、磨破嘴』,靠鄉裡鄉親拉關系、作擔保,對方纔勉強同意。『但地是分散的,很難機械化作業。』『現在就不同了,農民有了安全感,主動「上門」把土地流轉給我們。』從最初自家僅有17畝土地,到『蝸牛式』流轉土地,再到如今2萬多畝農田連片,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種植。數據顯示,目前,哈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15496個,帶動農戶近60萬戶,初步形成了以承包農戶為基礎,以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為骨乾,以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為支橕,多種生產經營組織共同協作、相互融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哈市農委經管處處長孫妍表示:『土地確權頒證加速了哈爾濱農村生產關系調整,破解了「誰來種地」、「誰能種好地」的難題,全力推動農業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深度轉變。』

  固化資源變流動資本

  今年,哈市農民可以持土地產權證辦理抵押貸款,這讓固化的土地資源變成了流動的生產資本。石振民告訴記者:『以往到銀行貸款都要5戶聯保,得好話說盡去說服其他農民做我們的擔保戶,費事不少,貸款資金卻十分有限。現在只要拿土地證和土地經營權合同鑒定書,就可以到當地產權交易中心的銀行窗口辦理貸款,非常便捷。』

  據了解,農民持新證辦理抵押貸款時,金融機構會根據農民手中新版土地權證上的信息對抵押土地的價值進行評估,然後確定貸款額度。這意味著,農民創業或擴大生產的貸款門檻大大降低了。目前,哈市已有4家以上銀行為農民提供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最新數據顯示,哈市參與經營權抵押貸款土地面積216.2萬畝,涉及農戶94489戶,抵押貸款39.3億元。

  此外,在全市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推進中,還建立健全了覆蓋城鄉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和糾紛仲裁體系,建成市、縣、鄉、村『四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2074個。流轉平臺和仲裁機構的建設,解決了長期以來的農村土地糾紛,全市涉農信訪案件同比下降36%。

  攻堅克難全力推進

  哈爾濱市把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作為『三農』工作的『一號工程』全力推進。日前,全市已有阿城、南崗、延壽、道裡、香坊、松北、呼蘭、尚志、五常等9個區、縣(市)向農業部上交了數據庫,並質檢合格,被收入國家整體數據大庫。孫妍表示:『這是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前重要且最難的技術環節之一,雖然這9個區、縣(市)連片區域界定較為復雜,但哈爾濱市攻堅克難,在全省第一個提交數據,率先「交卷」。』

  從『龍江第一證』、到『龍江第一貸』、再到產權交易中心全覆蓋……哈爾濱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全速推進。目前,哈市1865個行政村已經全面完成了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所有區、縣(市)全部進入到新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證書的發放階段。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給農民吃了「定心丸」。而我們目前所進行農村土地確權固化了農民土地承包權的資格,激活了土地經營權,更為接下來進一步完善「三權」分置打下了堅實基礎。』哈爾濱市農委主任劉軍對記者自信滿滿地說。

責任編輯:連冬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