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籌城鄉發展,哈爾濱一直努力探索,砥礪前行。
過去五年,哈爾濱著力統籌城鄉發展的『印記』處處可見——
持續釋放縣域經濟活力。積極搶抓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機遇,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比較效益,推動縣域經濟步入科學發展軌道。尤其是食品工業產值超千億,更加折射出哈爾濱農業與工業深度融合、鄉村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新生機。
加快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不斷加強農業機械化、水利化、科技化、生態化建設,綜合機械化率由90%提高到95%,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由477萬畝擴大到1110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帶)核心區面積發展到1556萬畝,以『五常大米』為代表的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增加到1282萬畝。年均糧食產量達339億斤,連續四年成為全國第一產糧大市。國家級標准化畜禽養殖場達34家,肉蛋奶總產量保持在300萬噸以上,穩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
深入實施產業強縣工程。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促進縣域工業化。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195家,龍良油脂三期、海通食品電商平臺等580餘個項目陸續建成投產,巴木通方依產業一體化初具規模。完成縣域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6900億元,是上個五年的3.8倍。
不斷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提前三年完成國家確定的改革任務。率先在全省啟動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積極推進土地規模流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1.5萬餘個,土地規模經營面積擴大到1790萬畝,是確權前的3.7倍。
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累計撤並鄉鎮17個、村屯700個,新建新型農村社區100個、美麗鄉村200個,20餘萬農民實現了向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有序轉移。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691處、農村公路4236公裡。木蘭松花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結束了兩縣之間靠擺渡過江的歷史。
統籌城鄉發展是發展方法,統籌城鄉發展是發展標杆,統籌城鄉發展是發展動力,更是新常態的客觀要求。五年來,哈爾濱通過統籌城鄉發展,擴內需、穩增長,一幅城鄉和諧發展、共同繁榮的美麗畫卷,已鋪展開來。
五年的實踐證明,統籌城鄉發展是新常態下擴內需穩增長的客觀要求,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農業產業化、縣域工業化、區域一體化的發展之路,就一定能夠不斷開創城鄉和諧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集體資產股權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農民當了股東,享有對集體資產股份的佔有權和收益權
報告實錄
不斷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提前三年完成國家確定的改革任務。率先在全省啟動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積極推進土地規模流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1.5萬餘個,土地規模經營面積擴大到1790萬畝,是確權前的3.7倍。
報告詞典
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
報告中提到的這項改革指的是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了股權,實現了集體資產從『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轉變,也賦予了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的佔有權和收益權。以前農村集體資產覺得不關平頭百姓的事,現在不一樣了。農民當了股東,家裡除了土地流轉、打工收入、養老保險和農業補貼之外,又多了一項分紅收入。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在哈爾濱鋪開,而且冰城在這項改革中走在了全國前列。前不久召開的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方正縣圍繞農村集體股份權能改革試點作典型發言。『方正經驗』被分享給全國,供各地學習借鑒。
延伸閱讀
1868個行政村全面完成確權登記
市農委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哈爾濱1868個行政村已全面完成確權登記任務,共建成市、縣、鄉、村『四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2076個。1868個村完成土地確權登記意味著冰城土地正在加速流轉,土地規模化集中經營的程度迅速提高,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呈現集群式發展……哈爾濱土地確權在黑土地上引發了蝴蝶效應:即土地確權→農村土地加速流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迅速增加→土地規模經營程度迅速提高→農業機械化集約化水平提高→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巴木通方依初現一體化
推動資源整合、要素流動、產業集聚
報告實錄
市財政累計投入57.7億元,推動縣域經濟步入科學發展軌道。
深入實施產業強縣工程。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促進縣域工業化。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195家,龍良油脂三期、海通食品電商平臺等580餘個項目陸續建成投產,巴木通方依產業一體化初具規模。完成縣域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6900億元,是上個五年的3.8倍。
報告詞典
要事共商資源共享產業共建
哈爾濱加快推進巴彥、木蘭、通河、方正、依蘭產業一體化發展,形成要事共商、資源共享、產業共建的發展新機制,提昇縣域產業層級。巴木通方依五縣把推動產業一體化發展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依托,著力推進畜產品加工產業、糧食加工產業、山特產品加工產業、能源化工產業和生態旅游產業發展一體化,通過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建立區域合作機制,推動資源整合、要素流動、產業集聚,努力把五縣打造成為黑龍江東部地區產業特色鮮明、分工布局合理、配套功能完善、運轉科學高效的產業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延伸閱讀
打造跨區域知名品牌
一方面,哈爾濱近年來加大了對縣域經濟的投入力度和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打特色牌,推動縣域特色產業、特色基地、園區加快發展。積極打造工業產品區域性品牌,集中打造跨區域知名品牌,帶動綠色有機糧食產業發展,推動地方品牌培育和老字號品牌建設,讓縣域經濟步入科學發展軌道。
肉蛋奶總產量全國居首
綠色(有機)產品認證總數達到2109個
報告實錄
積極搶抓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機遇,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比較效益。不斷加強農業機械化、水利化、科技化、生態化建設,綜合機械化率由90%提高到95%,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由477萬畝擴大到1110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帶)核心區面積發展到1556萬畝。
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增加到1282萬畝。年均糧食產量達339億斤,連續四年成為全國第一產糧大市。國家級標准化畜禽養殖場達34家,肉蛋奶總產量保持在300萬噸以上,穩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
食品工業產值和旅游總收入分別達到1550億元和1039億元,成為我市兩大千億級產業。
延伸閱讀
『三品』數量面積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三品』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哈爾濱創建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810萬畝;綠色(有機)產品認證總數達到2109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數量達到28個,『三品』認證面積和產品認證總數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首位。
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551家
如今全市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551家。哈爾濱按照『要素集聚、裝備先進、機制完善、帶動明顯』的發展思路,圍繞水稻、玉米、大豆、奶牛、肉牛、生豬、禽蛋和蔬菜(山特)等八大優質原料生產基地帶,規劃建設了14個產加銷一體、產業鏈完整的國家和省級產業園區,形成了以農產品為主要原料的食品、醫藥、化工等特色加工產業集群。
美麗鄉村,新建200個
20餘萬農民有序轉移
報告實錄
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累計撤並鄉鎮17個、村屯700個,新建新型農村社區100個、美麗鄉村200個,20餘萬農民實現了向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有序轉移。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691處、農村公路4236公裡。木蘭松花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結束了兩縣之間靠擺渡過江的歷史。
報告詞典
新型城鎮化
指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
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曾聯合下發《關於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的通知》。確定全國共64個地區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其中就包括哈爾濱。目前,綜合試點工作起步運行良好,初步實現了工作突破: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綜合配套改革進展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