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裡區打造全省首家『僵屍車、貓冬車』免費存放處。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攝
給『僵屍車、貓冬車』『安家』
據岳立娟介紹,道裡區通過多種方式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動員『貓冬車主』自己找到合適的停車場所,對自行解決確有困難的車主,區政府決定在依法整治的基礎上、以疏導為主,將原本收費的停車場,改為免費的存放處,切實打消居民停放『貓冬車』車的後顧之懮,讓『貓冬車』找到『家』的感覺。
為確保拖移有序進行,道裡為轄區內的『僵屍車、貓冬車』打造了全省首個免費『貓冬窩』。建設的存車處已具備使用條件,其中『僵屍車』存放處佔地萬餘平方米,『貓冬車』存放處佔地2000平方米,均配建有攝像頭、管理用房、照明燈設施。屬於整治范圍的『貓冬車』,將由相關部門通知車主自行停放到政府指定停車場,『貓冬車』停車費享受政府70%補貼。
不少車主已經習慣了長期佔用庭院內的公共空間免費停車,讓他們付費停車,即使是很低的費用也需要一個轉變過程。
根據百姓需求,道裡區政府在全省率先打造『僵屍車』和『貓冬車』的3個專屬免費存車處,分別位於四方臺大道5公裡處四環橋東側、友誼西路陽明灘大橋下和群力和諧大道和諧橋下,共規劃停車位2180個,制定了存放車輛的相關規章制度和流程,供居民免費使用,保證強制拖移車輛安全、有序存放。
免費存車服務不僅減少了百姓冬日養車負擔,更得到眾多車主的認可。聽到這有政府專人看管,還有全程監控錄像,『貓冬車』車主張先生感覺愛車放在存車處比放在自己家樓下安全多了。截至目前,道裡區已經排查出的1469臺『僵屍車、貓冬車』全部在停車場『落戶』。
財政支持居民自管庭院『僵屍車』納入常態化管理
『僵屍車、貓冬車』終於走了,今後再來怎麼辦?為了徹底解決該問題,建立管控庭院、街路公共空間的長效機制。道裡區啟動了『庭院即我家』管控工程,對整治後騰挪處的庭院,統一規劃居民小區停車泊位,由政府投入資金支持居民自我管理庭院。同時,規劃設立小區周邊道路『限時免費』停車泊位,並倡導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錯峰』停車服務。
道裡區上游街17號大院,隸屬於道裡區通江街道友誼社區管轄。該小區建築面積為1.7萬平方米,3棟樓合計居民115戶。在『庭院即我家』行動中,友誼社區物業服務站和上游街17號業主委員會,發動業主加強自治自管,居民籌款1.3萬餘元,安裝智能系統識別門禁,把小區規劃出車位41處,並畫上了停車線。聘用保安,設立了24小時看護的門衛。居民自管自治積極踴躍,庭院樓道秩序井然,鄰裡和諧幸福。
據了解,目前道裡區已經不少庭院采取居民自治,運行良好。此次『僵屍車、貓冬車』清理完畢後,由政府重新規劃停車泊位,並出資50%以上支持居民自設門禁,建立管控機制。記者了解到,新陽路、新華、城鄉路等7個街道辦,已對轄區81個庭院、1857個車位進行統一規劃;正陽河、撫順、兆麟等7個街道計劃安裝門禁系統59套。
下一步,道裡區的『僵屍車、貓冬車』將納入常態化管理,面向全社會建立舉報制度,舉報電話永不停機。同時,『僵屍車、貓冬車』治理工作納入各辦事處日常工作,由辦事處牽頭協調各方面力量第一時間處理,發現一輛清理一輛。道裡區文明辦受理舉報電話後,將首先與轄區街道辦事處聯系自清。7日之內沒有清理的,道裡區委、區政府通過年末考評對辦事處進行問責。
新聞小貼士:
『僵屍車』,是指在市政道路上長期停放的報廢車和無牌無證車輛,車輛一般破舊不堪,無人問津,長期不動彈,不僅佔用市政道路公共道路資源,嚴重影響市容環境,有些還存放有非法燃氣,存在很大隱患。想要辨別『僵屍車』並不難,通常『僵屍車』的車身比較髒,有積土的現象。另外,『僵屍車』的輪胎或車身也容易露出破綻的地方,由於常年擱置,輪胎附近或車身會長出雜草,有的輪胎已經完全乾癟。
『貓冬車』:指蒙著棉車衣停放在小區庭院或馬路邊,長時間不動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