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在全國有立法權的城市中取消所有市級自設的行政審批事項,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平均壓縮50%以上。
率先在全省完成市場監管等『大部門制』改革。
率先在全省推行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和審批中介服務清單制度。
率先在全省實現企業登記『五證合一、一照一碼』。
在新一輪老工業基地振興中不斷煥發出蓬勃生機,五年跨越兩個千億級臺階,憑借的是什麼?
五年的實踐證明,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唯有全面深化行政體制改革,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進行惠及長遠的『自我革命』,找准市場功能和政府行為的最佳結合點,纔能從根本上解決多年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持續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哈爾濱率先在全省完成市場監管等『大部門制』改革,實施以整合優化部門內設機構為重點的『大處室制』改革,有效解決多頭管理、推諉扯皮等問題,得到了中央深改辦的充分肯定。率先在全省實現企業登記『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有力地激發了『雙創』活力,全市各類市場主體達61萬戶,比改革前增長85%。
哈爾濱率先在全國有立法權的城市中取消所有市級自設的行政審批事項,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平均壓縮50%以上。首批入駐市民大廈的510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率先在全省推行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和審批中介服務清單制度,政府事權精簡52.5%,相關中介服務事項減少35%。
哈爾濱推動市屬國有企業與行業管理部門脫鉤,整合組建交通、建投等9大集團,帶動市屬企業國有權益總額、收益額持續提昇,分別是2011年的1.5倍和3倍。通聯客車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並運營投產,哈藥集團完成人民同泰和三精制藥資產整合,哈投股份、江海證券通過重組實現股本規模和券商評級『雙提昇』,物業供熱集團在我市首單獲批發行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在哈中直省屬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基本完成。
哈爾濱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開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軌道交通、地下綜合管廊等9個項目累計引入社會資本483億元。建立國有資產進場轉讓租賃機制,先後拍賣地鐵燈箱廣告等國有資產經營權,累計成交額達18.7億元。
五年的實踐證明,擴大對外開放是推動哈爾濱全面振興發展的重要途徑,加快打造跨境產業鏈和產業集聚帶,積極推進全方位對外合作昇級,纔會在國家和全省對外開放戰略實施中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大有作為——
哈爾濱建設互聯互通大通道。先後開通11條對俄客運和貨運包機航線,獲批運行東北首條第五航權航線,龍運哈俄公路通道正式開通,哈歐班列保持每周雙向對開,對俄郵政小包裹發運量穩居全國首位,構築起了西接歐洲、東接東北亞乃至北美的便捷貨運通道。
哈爾濱著力打造對外開放大平臺。綜合保稅區一期順利建成,上海東浩蘭生保稅物流、德國豪獅農機裝備制造等24個項目簽約入駐。臨空經濟區的大飛機拆解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跨境電商物流基地等項目進展順利。哈爾濱新區涉及的三個行政區已先行完成與相應開發區的統一管理改革,按照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建立的市場准入審批系統上線運行。
以對俄合作為重點,不斷擴大對歐美俄日韓等地區貿易往來,累計完成進出口總值236.4億美元,是上個五年的1.25倍。成功舉辦對俄音樂互訪演出、藝術展示、科技交流等活動近百場,成立中俄跨境金融合作聯盟。太平國際機場實現72小時過境免簽,獲批全省首批離境退稅試點城市,建立葉卡捷琳堡境外旅游營銷中心,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政府的決心,帶來了公眾的信心。沿著哈爾濱近五年的發展脈絡,透過政府工作報告的字裡行間,一條深化改革打造高效政府,擴大開放擴充經濟發展外向度的『冰城路徑』,堅定踏實,清晰明朗。
中央深改辦充分肯定哈市改革
精簡70個處室促成行政效能聚變,多個城市前來『取經』
報告
哈爾濱率先在全省完成市場監管等『大部門制』改革,實施以整合優化部門內設機構為重點的『大處室制』改革,有效解決多頭管理、推諉扯皮等問題,得到了中央深改辦的充分肯定。
審批處室減少
172個→32個
按照部門審批職能向一個處室集中、審批工作由一名領導分管的原則,將市政府部門承擔行政審批職能的處室由172個減少到32個,分管審批工作的領導由97名減少到32名,改革中,將審批權和監管權進行分離,推進了事中事後監管。共有130多個處室剝離了審批職能,300多名工作人員離開了審批崗位轉向事中事後監管。通過改革,政府部門內部管理處室精簡了70個,多個城市前來『取經』。
辦事『走廊』縮短
1個月→5個工作日
『大部門制』改革極大地縮短了企業和群眾辦事的『走廊』,審批速度不斷刷新。現在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審批只需5個工作日即可拿到許可,以前辦完大約要1個月。『大部門制』的本質就是從制度層面上規避以往政府部門內設機構運行中存在的『一件事掰開了乾、揉碎了管』『事前審批搶著管、事後監管推著乾』等突出問題,實現行政資源利用最大化,促進了市場松綁和政府提效。
全國率先取消自設行政審批
哈爾濱簡政放權打造『高效政府』
作為進入計劃經濟體制最早、退出最晚的城市,哈爾濱簡政放權的力度和速度讓人嘆服。《政府工作報告》用幾個節點性事件,勾勒出政府權力瘦身效能昇級的過程。
取消
【報告】率先在全國有立法權的城市中取消所有市級自設的行政審批事項。
【解讀】作為地方政府,自己給自己關上一道閘門,防止今後邊清邊設,這屬於自我革命。
壓縮
【報告】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平均壓縮50%以上。
【解讀】『宜家家居』項目運用新的審批流程僅用19個工作日就辦理了『項目意見書』等7個要件,而原來至少需要41個工作日。
一站
【報告】首批入駐市民大廈的510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
【解讀】2016年5月31日,哈爾濱市民大廈投入試運行。這意味著以前辦理各種證照,要拖一個拉杆箱裝材料;而現在,變成了一表申報、一口受理、一站辦結,只需一個公文包。
清單
【報告】率先在全省推行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和審批中介服務清單制度。政府事權精簡52.5%,相關中介服務事項減少35%。
【解讀】權力清單進一步厘清和理順了政府與市場、社會之間的關系,促進政府管理規范化、標准化、法制化。責任清單厘清權力與責任的關系,實現權力與責任一一對應、深度融合。
一系列簡政放權措施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優化營商環境,使得哈爾濱民營企業活力得到充分激發。據新華社2016年年初報道,哈爾濱非公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從51.9%提高到55%。
『五證合一』市場主體激增85%
率先在全省實現企業登記『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助燃兩創星火燎原

【報告】率先在全省實現企業登記『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全市各類市場主體達61萬戶,比改革前增長85%。
【解讀】『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就是將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和統計登記證,由原來五個證變成一個營業執照和一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想創業開公司的市民只需填寫『一張表格』,向『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登記部門直接核發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即可。以前至少半個月纔能完成的設立和變更登記,現在只需要在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個部門一個窗口不到1天就能夠全部辦完。這項改革有力地激發了冰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是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來了市場活力的『乘數效應』。
哈爾濱新區:下一個浦東的期許
哈爾濱通過對外開放大平臺,加快打造跨境產業鏈和產業集聚帶

報告
打造對外開放大平臺。綜合保稅區一期順利建成,上海東浩蘭生保稅物流、德國豪獅農機裝備制造等24個項目簽約入駐。臨空經濟區的大飛機拆解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跨境電商物流基地等項目進展順利。哈爾濱新區涉及的三個行政區已先行完成與相應開發區的統一管理改革,按照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建立的市場准入審批系統上線運行。哈以合作上昇為國家戰略,中以國際航空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進入實質性推動階段。中白產業園一期核心區基礎設施全面建成,莫斯科俄速通海外倉投入運營,中俄農業產業示范園啟動建設。拓展對外合作新領域。以對俄合作為重點,不斷擴大對歐美俄日韓等地區貿易往來,累計完成進出口總值236.4億美元,是上個五年的1.25倍。
綜保區重新詮釋哈爾濱與世界的距離
『走進這個區域,就相當於到境外了。』綜合保稅區重新詮釋了哈爾濱與世界的距離。在綜合保稅區購買進口食品、酒、化妝品、手表、生活用品等,其整體售價將比市場價格便宜三成左右。
哈爾濱新區是龍江首個推行負面清單的區域。企業如今在哈爾濱新區松北核心區辦理行政審批事項,只要不在『負面清單』范圍內就無需審批,可直接備案。全部行政許可事項網上審批,這是政府職能從管理向服務轉變,推動權力瘦身、效能健身的生動范例。哈爾濱新區作為全國唯一的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為改革先行先試、是擴大對外開放新的動力引擎。未來的哈爾濱新區,也有機會像曾經的上海浦東新區,創下發展奇跡。
俄速通海外倉開啟網絡訂購新模式
俄速通海外倉,將貨運時長由原來的30—45天縮短至2—7天,開啟網絡訂購和批發訂貨的全新經營模式,把中國商品全面推向俄羅斯。中白產業園則探索建立中國產品歐洲分撥中心。
五年來,哈爾濱通過打造對外開放大平臺,加快打造跨境產業鏈和產業集聚帶,勾畫哈爾濱對外開放全產業鏈體系。有效促進了對外經貿的增長和產業合作昇級,優化了對外開放新格局、強化了對俄合作中心城市功能。
整合組建九大集團
市屬企業收益提昇3倍
【報告】推動市屬國有企業與行業管理部門脫鉤,整合組建交通、建投等9大集團,帶動市屬企業國有權益總額、收益額持續提昇,分別是2011年的1.5倍和3倍。通聯客車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並運營投產,哈藥集團完成人民同泰和三精制藥資產整合,哈投股份、江海證券通過重組實現股本規模和券商評級『雙提昇』,物業供熱集團在我市首單獲批發行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在哈中直省屬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基本完成。
【解讀】五年來,哈爾濱通過對企業發展要素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配置,使國資國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高了國有經濟競爭力。
市場化配置公共資源
【報告】積極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開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軌道交通、地下綜合管廊等9個項目累計引入社會資本483億元。建立國有資產進場轉讓租賃機制,先後拍賣地鐵燈箱廣告等國有資產經營權,累計成交額達18.7億元。
【解讀】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就是要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在政府宏觀調控下,依據法律法規,經過科學合理程序,運用價格調節的手段,通過市場競爭方式進行的公共資源配置。從近幾年哈爾濱的實踐探索來看,在提高公共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轉變政府職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收效明顯。
對俄小包發運NO.1
【報告】對俄郵政小包裹發運量穩居全國首位,構築起了西接歐洲、東接東北亞乃至北美的便捷貨運通道。
全方位立體式對外大通道
開通11條對俄客運和貨運包機航線
獲批運行東北首條第五航權航線
龍運哈俄公路通道正式開通
哈歐班列保持每周雙向對開
哈俄班列、『哈綏符釜』陸海聯運實現常態化運營
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和北美進口快件監管中心投入使用
珠三角輕工品通過冰城外運
【解讀】報告中的表述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哈爾濱開啟了對外航空、鐵路、公路三大通道全面運行的新時代,對外大通道全方位、立體化跨境運輸體系全面形成。如今,河北的哈弗汽車、沈陽的華晨寶馬,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輕工產品都已通過哈爾濱大通道外運。